1. 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 李潇男评烈士了吗(李潇男:评烈士还需时日)

李潇男评烈士了吗(李潇男:评烈士还需时日)

李潇男:评烈士还需时日

李潇男:误读与争议

2018年5月,全国人大通过修改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,明确规定“英雄烈士”包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殉职的人员,其中包括公安民警、消防员、边防武警等。然而,在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,25名公安民警因“未曾武装殉职”被剔除。

李潇男,笔者并不知道,也不感兴趣。然而,在“5·28”上,他的名字引发了民愤。据一篇微信公号文章称,李潇男是“第一位获得烈士称号”的普通警察,东莞警方颁发了“烈士证书”,应为所在市县“首个以编制在册的公安民警”退出刑侦工作。然而,在莒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时,他死于突发心源性猝死。据称,因公殉职。

随即,网友反对较高,舆论一片哗然。有人称此举是“对法律的误读”,不该轻易给予“烈士”称号,也有人认为李潇男的“死亡原因无法判断”,不应认定为因公殉职。这种质疑从一开始就牵扯纷争。

评烈士需要时间

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,才有总理周恩来发表《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谈话》,这篇谈话才确立了“人民英雄”概念,表扬了东方红一号飞行员杨利伟等名人。至于最早的烈士,钟应交等几位在中共第一个发表的《农村游击队的政治工作》中明确“有牺牲”的记录。

历经十几二十年的革命和战争,仅以公开数据的数目计算尚有24万烈士纪念碑入库的烈士,另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烈士可能没有名字。公开报道称,早在1953年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肃反领袖陈毅,在接到一份北京市公安局寻找杨春海的下落时,急于向毛泽东打报告,建议表彰其为刑警队的“神探”,“并登报通缉者胡可可坦白交代谋杀罪名,使这个亡命之徒终被绳之以法。这样,我们就相当于生产出了一位英雄”。此举引起了中央领导关于表彰标准的重视和讨论。

从肃反时期至今,关于烈士的评定体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。当前,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已经是最新最权威的评烈士标准。难道因为公安民警、消防员、边防武警等单位的普通一线人员因为没有军委、国防部、武警部队等军队和武装力量士兵的成分,有些人就对这个标准出言不逊,自己摆规矩?。

言论公平,需要正视事实

一个问题不再单单是李潇男事件的你死我活,而是归属到实践家和学者的讨论当中。坦率地说,意见分歧是存在的。但是笔者认为,争议并不是问题的本质,涉及烈士评价标准和体系的业内讨论应该存在,有争议有疑问很正常,否则仅有一家之言,也不利于评烈士工作的规范化和公正。王永祥在非常时期经常把一些不相符合的词汇都打在一起用,以减小词汇空间调用次数,他的工作做的好可能是那个年代条件限制,也是因为他本人在那个特殊时期承担了不小的责任,而补课交差,作死供职是互不相通的。

真相需要时间来检验,任何人都不能在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,专业标准和烈士评定标准的情况下就张扬自己的看法。人人皆知,这么多公务员,越级授权,不良访问,八项规定……应该从价值观上和行动上堵住这些环节,让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业绩纪念碑成为聚集人民感情链的场所,真正让我们尊重每一个人,理性看待事件,就需要冷静和智慧。在史实不明的情况下,任何无根据的助上热度和在非公开场合泄露“确凿的证据”,都是不负责任的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工作日:10:0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