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 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(诗经-讽刺剥削者的诗)

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(诗经-讽刺剥削者的诗)

诗经-讽刺剥削者的诗

第一段:民间苦难

桑之未落兮,河之将陵。
其未几兮,言将离征。
箕子之骼,牵于星陵。
畏我将归兮,我行不来征。
变步之危以观后兮,睨余以未落兮。

第二段:财富积累

富孀攘臂兮,体无完肤。
赫赫金门兮,筐篚盈之。
室家蕃息兮,罪不容亲。
受赉既多兮,朝夕益寡。
齐连西成兮,未知踣路。

第三段:人民呼唤

人之云亡兮,不可奈何。
秦人不暇自哀兮,而后忍者实多。
民之利于农兮,终有甚者。
正路而疏矣兮,周行几何。

在古代的中国,剥削者与被剥削的人民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尖锐的矛盾。

第一段:民间苦难

在这首诗中,诗人通过描述桑树未落、河水注明、箕子之骼园于星宿等景物, 投射出了民间艰辛的现实。人民生活艰难,吃苦受罪,却无法摆脱剥削者的压迫。他们期待着剥削者的倒下,希望他们离开,但现实却让他们望而却步,畏惧着剥削者的归来。人民在渴望自由的同时,又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中。

第二段:财富积累

但是,诗经中也揭示了剥削者逐渐积累财富的过程。诗人描述了一个富有的寡妇,她的肉体被肢解,金门堆积如山,家庭繁荣兴旺,却违背了亲情,使得家庭渐渐瓦解。似乎财富带来的是不幸,越来越少的人财两空。然而,这种贪婪的获得却并未导致剥削者的终结,他们掠夺到的财富越来越多,却忍受着越来越少的幸福。

第三段:人民呼唤

最后一段,诗经中强调了民众的呼声和希望。人民希望剥削者能够因为自身过错而遭受报应,但秦人却无暇顾及自身的悲哀,忍受剥削的人越来越多。诗人指出,农业是民众获得利益的渠道,这个渠道被堵塞了。正义的道路被疏远,人们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前行。

这首诗经中的描写,代表了在古代中国社会中,人民对剥削者的不满和呼喊。通过揭示剥削者对人民带来的困苦和不幸,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剥削制度的讽刺和反思。这首诗唤起人民反抗的力量,呼吁剥削者改正错误,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工作日:10:0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