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(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)

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(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)

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

一、文天祥的生平

【原文】

文士通,字天祥,号梅溪。徽州安丰农民。元至元十二年生,明至正元年入仕,官至福建布政使。元末民变,一时被蒙蔽官封以不通兵事,后乃修诗文发表“吁天之哀”、“神州行目”等甚多篇,锋芒毕露,再无封官之望,被蒙蔽官杀于南京。著有《南唐书》、《蕉窗诗集》及《剪灯新话》等。被誉为“爱国诗人”、“民族英雄”。

【翻译】

文天祥,字天祥,号梅溪。他是徽州安丰人,生于元至元十二年,明至正元年入仕,后任福建布政使。元末民变时,由于不通兵事,他一度被封官废黜。之后,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文,如《吁天之哀》、《神州行目》等,锋芒毕露,再也没有恢复封官的机会了。最后,在南京被蒙蔽官杀害。他留有《南唐书》、《蕉窗诗集》和《剪灯新话》等作品。他被誉为“爱国诗人”、“民族英雄”。

二、《指南录》的内容

【原文】

《指南录》原名白云山人碑记,是一部崇尚诚实、自强,反对怠惰、奢侈、懒惰的家书。文天祥在寄给其堂兄文史时所写,始刊于《太和正音谱》第11卷。1833年,《指南录》第一次单行本出版。《指南录》共分三部,遍谈纲纪,稽古学书,论心论行,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家书之一。

【翻译】

《指南录》原名白云山人碑记,是一封崇尚诚实、自强,反对怠惰、奢侈、懒惰的家书。文天祥写给他的堂兄文史,首次发表于《太和正音谱》第11卷。1833年,第一次将《指南录》出版成单行本。《指南录》分为三部,涵盖了关于纲纪、古学书、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议论,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家书之一。

三、《指南录》的影响

【原文】

文天祥的《指南录》堪称中国家书的经典之作。《指南录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,包含许多他对道德伦理的看法和对自我完善的思考。文天祥的家书对后世非常有益,被广泛阅读和引用,尤其是在教育领域,它成为一部不可或缺的教材。

【翻译】

文天祥的《指南录》被誉为中国家书的经典之作。《指南录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,包含了许多他对道德伦理的看法以及对自我完善的思考。这部家书对于后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,被广泛地阅读和引用,尤其在教育领域,它成为了一部不可或缺的教材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工作日:10:0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