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队官阶级别排名
部队官阶级别变迁
中国的部队军衔制度始于清朝,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涌现出许多各不相同的军衔等级,甚至有些不同于现代的军衔制度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,随着军队由间歇性的抗战到对外斗争不断坚持不懈,部队中的高级军官对军事指挥与政治稳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。因此,中国军队也不断完善自己的军衔制度,将其与国家的历史、文化、传统联系在一起,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军衔体系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军衔等级
现行的军衔等级分为10级,由低到高分别是:列兵、上等兵、二等兵、一等兵、下士、中士、上士、少尉、中尉、上尉、少校、中校、上校、少将、中将、上将、大将。这个新的等级制度从2017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按照现行军衔制度的规定,从列兵到上校是士官等级,少将以上是将官等级。而各级军官的升迁是根据其履历、资历、选拔和晋升考核等因素来评定的。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与其他职能部队官阶级别之间的关系
中国的军队体系自古便被称为兵种,在现代代表了陆军、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、战略支援部队等军种。尽管共享同样的等级制度,不同军种中的等级之间也有所不同。尤其是在中、高级别中,各军种之间的相对顺位也产生差别。 在中国的海军、空军以及火箭军中,现行的将官等级分别为少将、中将和上将,但与陆军等部队中的将官等级并不完全相同。其他的职能部队,如普通役、武警和警察,则并不设置相应的将官等级,其最高军衔均为副大军区级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